近年来受金融危机、房产调控影响,家居行业普遍进入低潮,但是其中壁纸行业每年却保有20%-40%的强劲增长势头,消费者对壁纸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中国壁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其实,在中国壁纸发展历程上,经历高速发展这并不是第一次,可以说壁纸在中国30多年的发展充满坎坷,可谓几经起伏,高潮时,国内壁纸企业超过200家,低谷时仅剩十几家。
第一阶段:仅设备引进尚无创意
上世纪70年代,壁纸生产主要是把国外比较老旧的设备引进到中国来,工艺也比较简单,所以生产出来的壁纸少有创意的设计。
1978年,北京市金巢装饰材料公司引进日本全套设备和技术,生产出国内第一批塑料壁纸,这种塑料壁纸因其案丰富、色彩艳丽、耐擦洗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掀起了第一次“壁纸热”。这一时期的壁纸主要都是以PVC为主要材料,透气性差,而且当时的施工水平也很差,容易发生翘边、变色等情况,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很多。在当时新兴的多。
第二阶段:高发泡“壁纸热”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壁纸在神州大地风靡一时,进入许多寻常百姓家庭。中国南方的一些壁纸企业生产出了高发泡壁纸,掀起了第二次“壁纸热”。一方面,国内壁纸企业纷纷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台湾的一些壁纸生产企业也逐步把生产车间搬到上海等沿海地区,开始生产相对高端的创新性产品,因此带动了壁纸行业的整体回升。另一方面,大量国外进口产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于是,一度受冷落的壁纸又迎来了新的消费高潮,壁纸行业再一次出现复兴势头。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壁纸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了许多小厂家的加入,恶性竞争开始逐渐加剧。很多厂家只顾低价竞争,导致壁纸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开胶、变色等现象普遍发生。除此之外,当时壁纸的主要生产原料仍然是PVC,同时施工时底层用清漆,又用含甲醛的白乳胶来粘贴,引起了消费者对壁纸环保性的质疑。而且当时国产壁纸厂家对于品牌建设和原创设计方面不是十分重视,很快在一些国外涂料品牌以环保理念为突破口的强大宣传攻势下,壁纸败下阵来。在短短的几年中,当时国内200多家壁纸厂中,95%的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需要而关闭或是转产。
整个80年代,发泡壁纸盛行。到了80年代末期,随着塑胶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发泡壁纸的替代品——胶面壁纸。这种壁纸不发泡,因此质地较硬,极大地弥补了发泡壁纸的缺点,为以布纹感壁纸、纸质环保壁纸为主流的壁纸发展第三阶段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苦练内功
壁纸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前一段时间存活下来的中国壁纸生产企业,如北京特普丽、广东玉兰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已经认识到了产品质量尤其是环保性能的重要性,开始逐渐与国外接轨,提高生产工艺,引进新型设备和原材料,苦练内功,等待壁纸行业春天的再次到来。一些本土企业如圣象、柔然、格莱美和桑巴蒂等也开始逐渐引进国外的主流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世界范围高端壁纸产品的魅力。
与此同时,国内壁纸企业的品牌意识日益增强。其中瑞宝(原圣象壁纸)和柔然都引进全球的优质壁纸资源但仍坚持使用自己的独立品牌,并开始走向专营专卖的品牌运营之路,并且越来越注重行业的规范化运作,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推动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在这些有规模、有实力的壁纸企业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又重新开始接受并认可壁纸这一更具艺术表现力并且环保健康的家装材料。
壁纸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日韩更达到惊人的90%以上,而中国目前的壁纸使用率才达到5%左右。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聚的日益增长的消费潜力和日益提升的消费观念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生产商和经营者看到了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从2004年开始,进入壁纸生产和经营的厂家和商家飞速增加,在生产和经营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中国壁纸行业在过去的4-5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纵观壁纸发展历程,这样的三起两落、一波三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制约壁纸行业发展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消费者认知不足导致消费群体狭窄
目前许多消费者对壁纸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个时候主要是塑料壁纸,大家都认为塑料壁纸不环保,还有大量类似翘边、发黄等应用方面的问题。
壁纸行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消费者的接受度,对壁纸消费市场进行培育非常重要。要让消费者了解,中国目前的新一代壁纸,跟原来八九十年代的国产塑料壁纸或者进口的劣质淘汰产品相比,已经是完全不同。无论是原材料还是生产工艺、铺装工艺,现在的壁纸都已经比10年、20年前有了长足进步,从当前的生产水平来看,壁纸的环保性完全可以与涂料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壁纸的从业者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做好市场培育。这有两大重要的渠道,一个是销售渠道,通过这一渠道直接向消费者进行一些壁纸知识的普及。另外就是媒体渠道,通过媒体把这个消费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消除他们在这方面的顾虑。